接近下午五時,剛看完所有舊症病友,接着是一位新轉介來老人科門診的老友記。
診症室大門緩緩打開,一位女仕和她的兒子走進來。
翻看着電腦記錄和由普通科門診寫來的轉介信,面前的女仕68歲,丈夫過身了,與兒子同住在公屋單位內,只有高血壓和糖尿病。她因為體重由半年前的58kg,下降至兩個月前的52kg,故此被轉介到老人科門診。
看看今天的初步檢查,她今天重54kg,似乎回升了一點。再計計女仕的 BMI,半年前是 24,最輕時是 21.6。以亞洲人的標準,BMI 大過 23 是過重,18 至 23 是正常。
還記得上個月才剛在這裏分享了一個懷疑營養欠佳導致體重下降的故事,想不到今天又再遇上。
「你平時自己沖涼去廁所個啲得唔得?」第一次在老人科門診見面,我通常會先了解一下老友記的自我照顧能力。
「我仲番緊工㗎!」女仕立刻回應。越多越多長者仍然工作,若果身體許可工作仍然做得來,又有人聘請,當然是一件好事。
「咁你做乜嘢工㗎?」我的問題相當合理。
「清潔囉。」
「你係邊度做清潔?」
「周圍做㗎,都係啲商場個啲囉。。。」
「咁你有無乜嘢唔舒服?」問完基本資料,我開始單刀直入。
「周身痛㗎囉宜家,嗱你睇,左邊膊頭呢度最痛,郁吓都痛㗎!」女仕跟我申訴。
周身骨痛在長者中十分普遍,令很多人十分困擾,但亦有長者已經習慣了疼痛,對此已不以為然。故此我們經常說每個人對「痛」的觀感都有不同,處理亦當然有異。
「好呀,一間檢查時睇吓喎。咁其它唔舒服呢?有無肚痛肚疴疴血作嘔作悶氣喘夜晚標冷汗個啲?胃口點呀?有無戒口減肥,或者食啲中成藥個啲?」我一口氣問有機會導致女仕體重下降的症狀,希望把話題轉回主題。
「咁又無喎。」女仕立刻回應。
「咁心情點呢?係唔係掛住呀老公?」找不到什麼問題,我再從另一角度入手。
「初頭係有唔開心㗎,不過佢都走咗年幾啦,宜家無乜嘢啦。我見日頭成日自己一個咪上年年尾搵份清潔做吓囉。」
「咦?咁咪即係你開始輕個陣囉。」突然我的腦海中想起這個關聯。
上年年尾開始周圍去商場清潔,接着周身骨痛,膊頭都感到不適了,連體重都因體力勞動而減輕,由略胖轉為標準;當工作適應過來,體重又再回升一點。。。似乎女仕的體重下降問題,並不一定是身體病患導致。
「係唔係做清潔個度太辛苦?」我直接問。
「咁做清潔緊係辛苦㗎啦。」女仕說。
還有能力,當然希望繼續工作;但這個年紀這個背景能找到的,多是體力勞動的任務,辛苦實在在所難免。
我跟女仕安排了抽血和一些檢查,確保她體重下降不是因為明顯的身體毛病導致。
老友記問題,還是要較仔細的問症,了解他們的背景和生活日常,才能找到答案。